首页>学校动态>孤独症的治疗能使用药物吗

孤独症的治疗能使用药物吗

来源:十堰东方启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时间:2022/12/28 14:45:40

  父母的问题与纠结

  许多孤独症孩子的父母就诊就医时,经常会问及医生:孩子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或是担心用药会否造成对孩子的损害和有副作用。

  当孤独症孩子出现激越行为,如攻击、自伤、兴奋过度、睡眠障碍、情绪无法控制时,医生通常会建议用小剂量药物来控制上述症状。但是,总有些父母会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拒绝药物治疗,或是擅自停服用药。


  需说明的是,孤独症的病因机制不明,医学上确实没有药物能够“治愈”孤独症,药物主要用来控制孩子的各类过激情绪与行为。就是说,当孩子出现一些无法控制的情绪爆发、攻击、破坏、极端多动或自伤,以及其他影响生活问题的症状时,有必要用药予控制。打个比方,就像孩子感冒了,也得用药来控制其咳嗽、呼吸道炎症、退烧等。

  就是说,精神病药物对孤独症只是辅助治疗,可以降低和缓解孩子的激越行为和某些症状,而非治疗核心病症。

  研究表明,当行为矫治失败时,药物可用于治疗孤独症的某些症状,因为这些症状会干扰儿童融入家庭或学校。

  家长的纠结主要是药物副作用的影响。的确,目前针对孤独症上述行为的控制用药,主要为精神科药物,例如利培酮、阿立哌唑及部分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对儿童而言,这些药物的使用确需慎重,应关注其副作用,因此就得靠专业医师的介入和开处方使用。

  临床观察发现,未遵医嘱拒用药物或是擅自停药、调药,均会导致孤独症孩子更多麻烦行为问题。家长一味盲目拒绝药物干预,致使孩子的行为问题得不到控制,甚至趋于严重,是目前孤独症治疗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且对康复训练带来困扰和阻碍。

  静老师说

  两害相权取其轻。当孤独症孩子出现上述激越行为时,有必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些精神病药物予以控制,其积极效应会胜于家长们担心的副作用。

  例如,在美国和日本,如今被诊断的孤独症儿童中,有一半以上在使用处方精神科药物或抗惊厥药,其中较常见的是抗抑郁药、兴奋剂和抗精神病药。

  200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利培酮和阿立哌唑为孤独症治疗的用药。利培酮主要用于治疗5岁至16岁孤独症儿童青少年的激越行为,可有效改善孤独症孩子的情绪不稳、兴奋、暴躁、自伤、攻击、刻板行为、睡眠障碍等症状。该药主要不良反应有疲劳、嗜睡、体重增加、遗尿等,应注意定期复诊、监测不良反应。总体来讲,儿童对此药的耐受性较好,产生副作用比率约为10%。

  阿立哌唑的药效与利培酮相当,亦可改善孤独症孩子的易激惹、激越、萎靡、社交退缩、刻板行为、多动、不依从、言语不适等。其副作用发生率及停药率也大致同于利培酮。

  研究证实,这些药物的合理运用,可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和教育效果,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因此与康复训练相结合使用,效果优于纯单独的康复训练。

  另外,随着年龄增长,孤独症孩子至学龄期和青春期时,大多会出现持续的焦虑、恐惧和抑郁,这些行为会显著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些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

  一种叫巴洛伐坦(Balovaptan)的药物,是血管加压素受体选择性拮抗剂,据称用于成人后,可有效改善孤独症的社交行为。目前由瑞士罗氏制药公司研发用于孤独症的治疗。

  2018年初罗氏公司宣布,该药获得美国FDA授权为孤独症突破性治疗方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称,2019年8月已进入成人III期临床试验和儿童的II期临床试验,但后来又被叫停。作为新型孤独症治疗药物,大家都在拭目以待中。但它肯定不是治疗孤独症的灵丹妙药。

  需特别指出的是,孤独症儿童的药物治疗,必须在专业医生的处方和监测下使用,任何自行用药、停药或调整药量都是不恰当的做法。

  尽管还有些替代疗法和干预大行其道、市场可观,但极少获得科学研究的支持。我以为,这些未经证实的疗法,充其量起到些暗示或是心理安抚作用。为此花钱,家长须慎重考虑。

上一页 下一页

推荐课程更多>

立即申请体验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十堰东方启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

版权所有:培训指南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预约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