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校动态>较新发现:遗传因素占自闭症患病风险的80%

较新发现:遗传因素占自闭症患病风险的80%

来源:泸州东方启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时间:2023/4/12 16:10:24

  前天,发出《谱系男捐精,捐出12个自闭症孩子,谁为他们负责?》一文,介绍了美国至少有12个自闭症孩子,使用同一捐精人的精子而出生。

  美国遗传学与自闭症领域学者谢勒的研究所,对其中一对自闭症兄弟的基因展开研究,发现两个孩子身上携带的,与自闭症相关的基因均不是来自母亲。

  但科学家表示,这无法证明孩子的自闭症,是父亲的基因导致。

  因为,这些自闭症相关基因只会增加患上自闭症的风险,并不能决定携带者一定会患有自闭症。

  自闭症与基因之间还有无数的谜团等待解答,外很多科学家也长期致力于此方向的研究。

  目前,他们的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是否有希望从基因入手,治疗自闭症?

  1

  自闭症成因新研究:

  遗传因素占自闭症患病风险的80%

  已测出91个与自闭症相关的高风险基因

  今年7月18日,《美国医学杂志》(JAMAPsychiatry)发表了一篇自闭症领域的新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与5个或地区自闭症的关联》,该研究成果由美国、瑞典、以色列、丹麦、澳大利亚、芬兰等6个和中国香港的,22个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

  该研究分析了丹麦、芬兰、瑞典、以色列和西澳大利亚五个地区,近200万人的数据后,发现,在自闭症的患病风险中,遗传因素占据了80%,另外20%存在于随机基因突变与环境因素。

  (注:遗传风险占80%指,患上自闭症80%是因为遗传,但不等于他有80%的概率会遗传给后代)

  遗传易感性是一个孩子是否患自闭症的前提,提供了患自闭症的可能性。而社会环境,主要指社会教育和人文环境,这为自闭症的发生或发展提供了现实性。

  遗传易感性如果足够强大,社会环境对一个孩子,是否患自闭症可能影响不大,但会影响自闭症的严重程度。而遗传易感性如果不是特别强大,社会环境不但会影响自闭症的严重性,甚至会影响自闭症是否发生。

  关于致病基因的确定,纽约西蒙基金会在分析研究了超过85000个SPARK项目后,列出了1089个与自闭症有关的基因。

  (SPARK是西蒙基金会与美国26个州、31个大学附属研究诊所合作进行的自闭症研究计划,旨在通过收集、分析自闭症患者及其家人唾液,研究他们的遗传信息,发现更多自闭症相关的遗传因素,该项目于2015年12月正式启动,目前项目还在进行中。)

  较终,西蒙基金会鉴定出由91个基因组成的高自闭症风险基因合集.

  但这组自闭症基因只与5%至20%自闭症病例有关,其余的自闭症患者并没有携带这些基因。

  这些高自闭风险的基因是如何影响脑部神经发育,与个体行为表现有怎样的联系,现在还没有清晰的答案。

  另一边,法国精神病遗传学学者Pauline Chaste博士在《自闭症的危险因素:基因,环境和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文中提到,医学界普遍认可自闭症并非由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引起,而是多种基因相互作用,积累之后,引起的大脑神经发育异常。

  携带自闭症相关基因并不代表一定会患上自闭症,基因缺陷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会加重携带者患上自闭症的风险。

  SPARK项目首席研究员特别指出,不同功能的基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所以自闭症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即使都被诊断为自闭症,每个人的患病因素也可能千差万别。

  2

  基因疗法,治疗自闭症的新出路?

  虽然目前自闭症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很多研究成果已表明自闭症患者的基因发生了改变。

  一些学者也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或以某种方式影响自闭症相关基因表达,来治疗自闭症呢?

  目前,通过基因编辑的手段,人类可以对目标基因进行定向“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

  2019年7月20日,在中国科协科普部和上海科技馆联合主办的“我是科学家·上海科普大讲坛”活动中,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仇子龙,做了题为《基因治疗——在自闭症迷雾中探到一缕微光》的分享。

  在演讲中,仇子龙提到,在寻找致病基因上,他们与上海很多大医院合作,已经对上千例自闭症孩子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希望能建立中国自闭症人群的致病基因组数据库。

  同时,在临床方面,国外的医学家已经运用基因治疗的方法,成功治愈过一些严重的遗传病,例如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今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也认证通过了用于治疗脊髓肌肉萎缩症(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方法。

  基因测序与基因治疗技术的成熟,让从事多年雷特综合征及自闭症研究的仇子龙看到了治疗雷特综合征,甚至治疗自闭症的希望。

  (雷特综合征是一种具有遗传性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患者会存在智力下降,交流障碍,刻板行为,动作失调等表现,与自闭症的症状类似。)

  相对于自闭症,雷特综合征由一种基因(MECP2)突变引起,于是,他打算从雷特综合征入手尝试。

  而早在2014年,仇子龙教授所在的研究所利用基因编辑的手段,成功培育出了携带MECP2突变基因的猴子。它们具备简单的认知行为能力,但有重复转圈、偏执于某种选择、不愿与同伴玩耍等现象。

  有了MeCP2转基因猴模型,一些暂时还不能在人体上进行的基因实验成为了可能。

  仇子龙梦想着,有雷特综合征将成为历史。

  3

  自闭症的基因治疗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仇教授的理念给很多自闭症家庭带来了新希望,但美国丫丫爸爸在《果壳网说的“基因治疗破解自闭症”哪里错了?》一文中也指出,基因治疗自闭症的困难,要远大于治愈雷特综合征。

  首先,自闭症的病因还没有明确。

  使用基因治疗的方式,必须先确定要编辑的基因,也就是靶向基因。

  目前医学家只找到少数几个高风险基因突变,这可能仅仅是自闭症相关基因的冰山一角。

  自闭症的致病因素尚不完全清晰的情况下,自闭症的基因治疗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其次,基因编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脱靶”的情况。

  基因编辑这项技术本身还不够成熟,尤其是体内基因编辑,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实验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脱靶的状况,影响到非靶向基因。

  这可能产生严重的不可控后果,在临床实践方面存在极大的风险性。

  另外,基因编辑存在着很大的伦理争议。

  自闭症究竟是一种病症,还是一种神经多样性,这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问题。

  基因编辑是否会破坏人类的神经多样性?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中,一直伴随着很大的伦理争议,一些人认为基因编辑造福了现代社会,而也有一些人认为基因编辑技术,就是挑战自然规则的潘多拉的魔盒。

  总之,基因治疗自闭症还有很长的一段道路要走。

  目前,任何号称能够成功治愈自闭症的基因治疗手段都是骗人的,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

  当然,我们也殷切地期待,有能够在基因的层面上,彻底解决自闭症的康复难题。

  在此之前,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干预训练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完善他们的缺失的功能。

  因为人类的大脑非常有可塑性,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大脑会经历很多变化,后天环境对大脑发育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科学密集的干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他们的行为缺陷,努力了就不会白费!

上一页 下一页

推荐课程更多>

立即申请体验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泸州东方启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

版权所有:培训指南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预约试听